为及时反馈2025年春季心理普测结果,提升辅导员谈心谈话技能,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访谈,计算机学院心理专项岗丁滢老师,于2025年4月3日下午14:30,在观云书院小雪会议室召开以“识别危机,守护成长”为核心议题的培训会议。计算机学院学工副院长周俊非常重视此次心理普查结果,他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也是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健全人格、增强抗压能力,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全面发展。

会议伊始,丁滢老师系统回顾了本次心理普查的实施概况,细致剖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问卷、青少年自杀倾向量表等多重评估工具的数据结果。普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异常情况,包括自杀倾向、焦虑和抑郁等问题。学院心理辅导中心强调:“心理量表结果仅具有参考性,需结合面谈进一步评估。”因此,针对异常结果的学生,丁滢老师着重强调了开展个性化心理访谈的必要性,以期通过深入交流,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心理危机的识别环节,丁滢老师将言语与行为征兆生动呈现,为辅导员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别方法论。同时,她还特别圈点了七类高风险学生群体,提醒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对这些学生倾注更多关爱与关注,以防患于未然。谈及危机干预,丁滢老师深刻阐述了保障安全、聚焦问题与团队合作的三大原则。在心理危机突发之际,辅导员应迅速响应,冷静处置,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同时,干预应聚焦于学生的即时情绪冲突与调节需求,避免偏离主题;此外,团队合作的力量不容忽视,唯有携手并进,方能共克时艰,为学生提供及时且有力的支持。


针对普测后的干预流程,丁滢老师引入厦门大学的“是否启动危机预案”,对此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与解读,从初步筛选到心理访谈,再到危机风险等级的评估确定,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严谨而周密。她特别指出,辅导员在这一流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以真诚与耐心,搭建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

为提升辅导员的谈心谈话艺术,丁滢老师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谈话技巧与原则,鼓励辅导员以学生的感受为先,善于运用语言的魅力,传递温暖与力量;同时,通过“无言的陪伴”“一杯温水”等细微之处,展现对学生的深切关怀。倾听,是她尤为强调的一环,她认为,真正的倾听是理解的前提,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活动尾声,周靖鱼老师为大家讲解身边的具体案例,他肯定了丁滢老师传达“干预原则和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通过阐述案例,将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精髓娓娓道来,让辅导员们受益匪浅。此次培训,赢得了辅导员们的高度评价。老师们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专业的态度,投入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工作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计算机学院通过“金桔”计划,构建了筛查—识别—干预—支持的全链条体系,努力将危机化解于萌芽。“量表是工具,陪伴是良药。唯有科学方法与人文关怀并重,才能为学生撑起一片晴空。”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心理服务,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让每一位学子在成长路上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撰稿人:李静
拍摄:李静
计算机学院 供稿
綦江校区学生处 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