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5年3月27日上午,由合川校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主办的“2025年春期教学研讨会”在南湖书院顺利举行。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主任张仲明教授受邀担任主讲嘉宾,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常见问题及自我成长”主题,与心理健康课的教师们展开深度对话,现场反响热烈。
聚焦基本功:以专业夯实课堂根基
研讨会上,张仲明教授开宗明义,强调“教学基本功是心理健康课的立身之本,更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线”。他强调:“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不应以牺牲教学规范性为代价,扎实的课堂设计、清晰的逻辑表达、稳定的师生互动,才是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硬底盘’。”


破解真问题:互动研讨直击教学痛点
在互动答疑环节,现场教师踊跃提问,问题涵盖课上教师的自我暴露、备课如何结合自身授课特点、教学经验累积以及课堂上播放影像资料对课堂的影响等等问题,张教授对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指出心理健康课是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是要学生向上,向善,向好的发展。最终的目标要落到人的成长实处上。

系统开药方:七大策略赋能课堂革新
基于大学心理课的共性挑战,张仲明教授系统性提出“上好心理课的七大建议”:激思激趣:以悬念、矛盾点激活学生认知动力;故事破冰:通过真实案例引发情感共鸣;概念精讲:用生活化语言拆解专业术语;体验悟理:设计角色扮演、心理绘画等沉浸式活动;环节瘦身:砍除非必要流程,确保每环节直指目标;主线贯穿:以核心问题串联课堂,避免碎片化;参会教师们受益匪浅。

研讨会的尾声,张仲明教授将视角转向教师自身发展,强调“教育者的职业动机深度决定课堂的温度与高度”。此次研讨会是心理健康教育从“服务供给”向“质量深耕”的战略升级。未来,中心将持续开展“名师工作坊”“跨校教研共同体”等行动,推动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师队伍协同进化,为构建“全域浸润、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圈注入长效动能。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