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面对学业压力、社交挑战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许多学生感到迷茫和焦虑。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成为他们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计算机学院心理教育板块负责老师丁滢,于3月5日在观云书院—小雪会议室以“你真的认识自己吗?”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心理健康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与深入浅出的心理学理论讲解,为学生们搭建一座通往自我认知的桥梁,助力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在心灵的田野上播种下健康的种子,收获成长的硕果。

活动伊始,丁滢老师首先从“我是谁?”这一哲学问题入手,探讨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随后,丁老师巧妙地引入了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进一步阐释了自我在个体心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它不仅是个人心理的核心,也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桥梁。通过了解自我,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情感反应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认识自我,丁滢老师特别设计了“房树人”心理绘画活动这一环节。“房树人”绘画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图画测试,通过分析参与者绘制的房子、树和人,揭示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潜在的情感问题。房子的位置和细节可以反映个体对家庭的态度和安全感。树的形态则能展示个体的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人物的描绘则揭示了自我形象和与他人的关系。头部的细节,如头发的浓密程度、眼睛的大小等,都能反映个体的心理特征。在这一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挥毫泼墨,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房树人”作品。每一幅画作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独特映射,不经意间流露出那些平时不易察觉的“心灵密语”。丁滢老师精心挑选了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房树人绘画背后所蕴含的学生心理现状。她细致入微地解读,不仅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自我探索的浓厚兴趣。


此外,活动还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你眼中的我”这一互动环节,旨在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相互评价,让他们从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这一环节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他人眼中自己的宝贵机会,更促使他们深刻反思自我认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活动中,学生们邀请自己的好友以文字的形式写下他们眼中的自己,包括优点与不足,随后再以涂画的方式表达对这些评价的认同或异议。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多面性,还激发了他们对自我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被悄然拉近,对自身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更清楚地认识了什么是自我,什么是真我。


活动最后丁滢老师还引入了九型人格理论,通过讲解九型人格理论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九型人格是一种将人的性格分为九种类型的心理学理论,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情感反应和行为倾向。通过了解自己的九型人格类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反应,从而在人际交往和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我的新视角,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在当今时代,正确认识自我已成为学生们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自我认知、他人评价和社会活动的结合,学生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地发展。“不识乎已,何以识天下?”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美乐章。
撰稿人:张舒晴
拍摄:张舒晴
计算机学院 供稿
綦江校区学生处 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