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宣传员,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同学们心理健康的守护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增强我校心理委员的助人意识和宣教能力,更加明晰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重要作用,高质量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于2024年10月11日下午14:30在贤者楼328教室开展以“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与角色定位”为主题的心理委员赋能成长训练营第一期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心理中心专职教师王雪燕老师主讲,2024级全体心理委员参加。

会初,王雪燕老师向新任心理委员们详情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图文并茂地对心理中心的朋辈互助空间、绘心疗愈室等多个心理功能室进行了说明,旨在为同学提供诸如心理咨询、压力舒缓、情绪调节等多方面心理服务,助力大家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随后,王老师积极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并以故事为引,自然地引出心理咨询这一主题。她指明心理咨询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职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存在心理困扰并企求解决困扰的来访者提供心理帮助、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同时告知各心委,要让大家向班内同学传达以下三点:一是需要心理咨询的人并不是有病的、精神不正常的人,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正常人;二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心理咨询;三是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同学直面困难,积极成长,达到自助。

为使班级心理委员进一步高效地展开工作,王老师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谈话方面的指导,以助力大家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她指出心理谈话是指由班级心理委员经过一定的培训,学习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沟通技巧后,与同学们进行心理方面的沟通交流。通过了解同学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信号并作上报,适时为同学们构建情绪疏导路径,提供情感释放的有效渠道。接着,王老师详细介绍了心理委员的“3+3”工作体系,一是三级培养模式,其一为一级品牌精心打造,旨在树立心理委员工作的优质形象与专业影响力;其二是二级考核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心理委员的工作成效进行全面考核;其三是三级培训模式,分别设有宣传教育的一级培训,侧重于传播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预警上报的二级培训,着重培养敏锐察觉并及时汇报心理危机的能力;心理访谈的三级培训,以提升深入沟通与有效疏导的技能为核心。二是致力于打造由学校心委助理、学院心委骨干、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三级梯队,层层递进、协同合作,共同为校园心理健康工作贡献力量,构建起坚实且全面的心理健康防护网络体系。


会议尾声,王老师提出了“完满心委”成长计划。该计划涵盖了四个重要方面。第一个角色定位方面,指出心理委员是学习者与实践者,还是信息联络宣传者及心理自助和助人者;第二个为基本素质方面,着重强调了心理委员要具备乐观心态、情绪稳定、热心负责和保密守信;第三个为基本职责方面,包含对为同学解困,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收集调查表,参加相关培训;第四个工作原则方面,确立了真诚、保密和中立等准则。同时,王老师分享了在心理技能大赛中获奖同学的优秀事迹以资激励,并详细指出了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与心理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11.25”心理健康月、主题团辅活动等,为心理委员后续工作及成长提供了丰富路径与方向指引。

本期“心理委员赋能成长训练营”的开展,不仅让心理委员们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完满育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培训活动,助力校园朋辈力量的蓬勃发展,努力打造一支可靠专业的心理委员工作队伍,切实提高心理育人成效,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
撰稿:陈思润
拍摄:岳莉、金姗姗
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