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GM·生涯工作室在綦河书院QH9999功能室通过线下和线上腾讯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11月案例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具体的学生生涯案例,帮助工作室成员更好地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提升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技能。


会议由工作室主持人阙小梅主持,她简要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背景和目的,随后引导工作室成员进入案例研讨环节,主要围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二学生林某的职业规划问题展开讨论。

针对林某的困惑,GM·生涯工作室成员杨德龙老师进行案例分析。杨老师结合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以下简称CIP)对林某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详细介绍了CIP在职业规划中的应用。他指出,CIP理论的核心工具是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它以知识领域、决策技能领域、执行加工领域三层结构来组织信息处理过程。金字塔内部由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CASVE循环、元认知三个关键区域组成。杨老师从根本原因分析林某可能是对自我认知和行业了解不足。基于CIP的原则,建议林某需要加强自我认知,了解行业趋势和岗位需求,以及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并定期检查进度和效果。林某需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规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杨老师的讲解给工作室的老师们带来了很大启发。
针对该案例,工作室的其他老师们也纷纷陈述了自己的看法。李佳老师表示可利用霍兰德理论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自己的职业方向。蔡娜老师对在生涯测试中的非标准测试如何进行及评判产生疑惑,杨老师也表示可通过学生对“80岁离世后会在墓碑上写什么”等问题的回答对测试者的价值观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同时,大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定期举办职业规划培训、理论学习活动等,以此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


案例分析结束后,主持人阙老师组织工作室成员就后续工作室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学生们的生涯咨询案例编撰成册可提供大家学习,总结吸收过往的经验教训,为后续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促使工作室成员能够更有效地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此外,杨德龙老师还向工作室成员推荐了几本关于职业规划的经典书籍,包括《活得明白》《遇见生涯大师》《光明生涯》等,通过理论的积累,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案例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GM·生涯工作室的成员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还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GM·生涯工作室会为同学们提供更优质的生涯规划服务和指导。

撰稿:蔡娜、华娟
摄影:华娟
GM·生涯工作室 供稿
綦江校区学生处 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