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
首页部门介绍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学生资助宿舍管理心理健康院系风采办事指南
宿舍管理
【三下乡·学生处】青... 2025/07/13
【三下乡·学生处】童... 2025/07/12
【宿舍管理】筑牢暑 ... 2025/07/11
【三下乡·学生处】青... 2025/07/11
【三下乡·学生处】青... 2025/07/10
【三下乡·学生处】“... 2025/07/09
【宿舍管理】筑牢安 ... 2025/06/13
【宿舍管理】“演” ... 2025/06/13
【宿舍管理】筑寝室 ... 2025/06/04
【宿舍管理】大健康 ... 2025/06/04
学工动态
【三下乡·学生处】青 … 2025/07/13
【三下乡·学生处】童 … 2025/07/12
【三下乡·学生处】青 … 2025/07/11
【三下乡·学生处】青 … 2025/07/10
【三下乡·学生处】“ … 2025/07/09
重庆移通学院举办“赋… 2025/07/09
【优秀主题年级会】52… 2025/07/09
重庆移通学院启动辅导… 2025/07/07
【管理服务】綦江校区… 2025/07/04
【宿舍管理】一站式社… 2025/07/03
宿舍管理  

【三下乡·学生处】青春筑梦三下乡 匠心接力助振兴——重庆移通学院“青承狮韵”实践团赴狮滩镇、新华社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纪实

2025年07月13日 14:32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能非遗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77日至11日,重庆移通学院学生处“青承狮韵”非遗实践团深入重庆市合川区狮滩镇及新华社区,开展“非遗传承·青春助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深度调研、匠心对话、童心播种、城乡联动四维发力,为狮滩豆干、蚕丝面两项百年非遗的活态传承注入青春动能,探索出一条高校青年连接城乡、赋能文化振兴的特色路径。

深调研,叩响传承之门:为非遗保护夯基垒台

实践伊始,团队扎根狮滩镇,聚焦非遗核心。通过问卷调研(400余份)、深度访谈(非遗传承人、老匠人、群众50余人)、实地观察,系统梳理狮滩豆干与蚕丝面制作技艺的传承现状、挑战与机遇。深入作坊、市集与居民家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致力于形成《狮滩镇非遗文化传承现状调研报告》,为后续非遗的科学保护、创新利用与政策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让传承工作“有据可依”

访匠人,感悟根脉匠心:在对话中升华青春使命

怀着对传统的敬意,实践团深度对话非遗守护者。在“刘大妈豆干”作坊,第五代传承人刘玉芬展示“九月黄豆瓣三浸三淘,卤水十八味草药缺一不可”的古法精粹,成员们从豆香中品读执着匠心。于“合州第一面”工坊,第四代传人邓世忠演绎“三揉三醒是筋骨,阴干九小时定魂”的技艺哲学,细若发丝、韧如弓弦的蚕丝面令学子叹服。狮滩镇陈列馆内,黄林馆长守护万件老物件的艰辛历程,特别是“用婚房钱换纺车”的往事与“用新秤称量文化价值”的殷切嘱托,更让成员们深刻体悟到守护文化根脉的沉重责任与无上荣光。这些沉浸式对话,将知识转化为情感,筑牢了青年学子传承非遗的使命根基。

播种子,点亮童心未来:让文化自信深植沃土

传承的希望在于未来。在狮滩镇,实践团开设“非遗课堂”,用影像生动解读豆干“看云控温”的自然智慧与蚕丝面“三揉三醒”的匠人哲学,点燃孩子们眼中的“家乡骄傲”。更将非遗启蒙的星火带向城市:711日,在新华社区学府中央小区,团队精心策划“新华承‘狮韵’,童心铸未来”非遗美食文化节。通过“剪上生花”拼图(拼合非遗文化符号)、“指尖匠心”品鉴(触摸纹理、品味匠心)、“壶中藏韵”智趣(投壶+非遗问答)、“解锁非遗脸”创意(设计形象、书写感悟)等沉浸式互动体验区,成功架起一座连接狮滩非遗与城市童心的“理解之桥”。孩子们在玩乐中亲近非遗,老人带着孩子辨认家乡地标,代际传递乡土记忆;稚嫩笔触写下的“豆香浓郁”“非遗是生活的诗”,天马行空的“豆干超人”设计,成为文化认同萌芽与未来传承无限可能的生动注脚。居民王女士感慨:“孩子们玩得开心,更深刻理解了背后的文化和匠心!”

创新路,城乡联动赋能:拓宽传承振兴新局

实践团积极创新传播方式。在狮滩,设计“非遗拼图”寓教于乐,运用短视频技艺魅力。在新华社区,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盛宴,更成为城乡联结、产业对接的桥梁。狮滩非遗产品通过深度社区体验,品牌影响力在邻里间口口相传,试吃品与现场产品广受欢迎,印证了“文化认同”有效转化为“消费认同”,为狮滩非遗拓展市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场景。

青春筑梦,未来可期:在服务与传承中双向成长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青承狮韵”实践团负责人代亮道出了此行真谛。从狮滩镇的深入调研、匠人对话、童心播种,到新华社区的创新传播、城乡联动,这五天是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生动实践。他们在服务中成长:调研策划锻炼了实践能力,匠人精神洗礼了思想境界,孩子们的专注与创意让他们亲历“活态传承”的感染力,成员苏勇深有感触:“看到孩子们为家乡非遗雀跃,我们的收获远大于付出。”他们在传承中赋能: 以青春智慧创新转化非遗,以热情为桥连接城乡受众,以童心为田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切实推动了非遗从“山间作坊”跃入“百姓生活”“未来心田”

根,深扎狮滩沃土,那是千年技艺的源泉与匠人的坚守;光,闪耀在青春求索与童心闪动,那是文化觉醒的火种与未来的希望。“青承狮韵”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证明,青年是文化传承的生力军和乡村振兴奋进者。他们用心耕耘的每一步,都在为狮滩非遗的薪火相传增添光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守护与乡村的全面振兴贡献着蓬勃的青春力量。狮滩非遗的未来篇章,必将在青春接力与代代相传中,书写得更加璀璨辉煌。

青承狮韵非遗实践团供稿



下一条:【三下乡·学生处】童心润乡土,非遗启新章:狮滩“双味”焕新姿,实践团播撒文化传承星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