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持续高发态势,为进一步增强师生防范意识,全面提升校园反诈能力,5月21日,大健康管理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联合綦江区公安局通惠派出所举办“警校联动反诈宣教进校园”专项活动。活动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典型案例剖析、反诈策略教学,构建“认知-防范-应对”三位一体安全防护体系,9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

数据透视:揭示高校诈骗危害
綦江区反诈中心余燕妃警官以《2021—2025年通惠片区高校反诈白皮书》为蓝本,通过动态折线图揭示近五年涉校诈骗严峻态势:2021至2024年间,校园诈骗案件数从32起攀升至89起,年均增长率高达30.7%;涉案金额从21万元激增至105万元,增幅超400%。动态折线图清晰显示,校园已成诈骗犯罪重灾区,数据背后的安全危机引发在场师生强烈共鸣。

“诈骗团伙针对学生群体设计精准话术,利用信息差和心理弱点实施犯罪。”余警官指出,高校师生面临的诈骗风险已从单一经济损失升级为个人信息泄露、心理创伤等复合危害。

套路拆解:直击诈骗套路与陷阱
余警官总结了诈骗的四个套路: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同城约炮、裸聊类诈骗以及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结合办案实践与我校典型案例,余警官深度解析诈骗的三点根本原因,一是利用群体性侥幸心理构建“羊群效应”;二是瞄准学生经济诉求与法律认知落差设置陷阱;三是借助智能技术构建“心理操控-行为诱导-资金转移”的犯罪闭环。数据显示,78%的受骗者在转账前曾察觉异常,但最终仍陷入预设剧本。

反诈从你我做起:共织校园防护网
针对新型诈骗手段,余警官提出三级防护策略:
基础防护——慎扫陌生二维码、勿点开陌生链接填写个人信息、核验非常规快递;
进阶防护——不相信高额回报的兼职工作,对要求汇款转账的信息实行冷静期;
终极防护——增强法律意识,严守“两卡”管理红线,杜绝账户出租、出借、出售行为,切勿成为电信诈骗的“工具人”。

此次警校联动反诈培训成功举行,不仅让师生们掌握电信诈骗的多样套路与作案手法,显著提升师生电信网络诈骗意识,有效筑牢校园反诈防线。大健康管理学院和戏剧影视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携手筑牢思想防线、共守校园一方净土,用智慧和行动向电信网络诈骗“宣战”!

文字来源:邱钰
图片来源:张泽鹏
视频来源:李玮
大健康管理学院 供稿
綦江校区学生处 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