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见过凌晨五点的晨曦,也见过深夜十一点的星光;
他们在图书馆的角落默默耕耘,在宿舍的灯光下探索未知;
当青春的号角在耳边吹响,考研,便是那场最为壮阔的征程;
如今,他们踏上心之所向的远方,把青春最炽热的一页,留在了考研记忆里。
让我们走近他们的故事,去聆听一段段关于梦想、坚持与成长的回响。愿每一个奔赴山海的你,也终将光芒万丈。
拒绝内耗,做自己的掌舵人
“上岸了上岸了,成功上岸了!”别都书院4号楼109寝室传来喜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闫旭被燕山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录取!
走进109寝室,映入眼帘的是闫旭墙面张贴的考研倒计时日历、共享的学科思维导图,桌面仿佛一座微型“知识堡垒”:专业书籍如士兵般列队站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与思维导图交织成网,荧光笔标注的重点段落如同彩虹碎片,在台灯下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像这样的学生不是个例,别都书院4号楼302的蔡林君被重庆邮电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录取。蔡林君的桌面俨然一座微型实验室:书架堆叠着《光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等专著,每本书侧边都用不同颜色的胶带标注着“未攻克章节”;A4纸打印的历年真题被订成厚册,边角卷起处密密麻麻挤满红色批注;最醒目的是那本“战损级”错题本——封皮用医用胶布反复粘贴,内页公式推导处布满指甲掐出的凹痕,仿佛一本记载着思维突围的战地日记。


无畏前行,风起人生边界线
考研从不是一帆风顺,它更像一场在迷雾中掌舵的远航。谈及考研闫旭说:“我从高三就下定决心考研,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有多困难,从未想过放弃。打游戏是1个小时,看书做题也是1个小时,用打游戏的时间去看书,即使后面结果不美好,也不会后悔。”“我担心过、焦虑过,不知道自己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值不值得,但我的毅力告诉自己做事要有始有终,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爬完”蔡林君深深地感叹道。
他们朝着目标前进,笔尖在题海划出蜿蜒航道,错题本里沉淀着暗礁的坐标,晨光与星辉交替编织着信念的缆绳。他们在模拟考的浪尖摇摇欲坠,却在真题的淬炼中锻造出更坚固的龙骨;他们背负着质疑的压舱石,却把每个崩溃的瞬间都化作燃料,让斗志的火焰燃烧得更炽烈。这条路上没有永远的顺风,但正是那些与自我博弈的深夜、在崩溃边缘重生的瞬间,让他们越挫越勇,成为自己生命故事里最伟大的航海家。
他们不是“上岸”,而是找到了驾驭人生之舟的罗盘。祝愿每个筑梦者都能如愿以偿!
宿舍管理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