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以完满教育为背景,响应国家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进一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公寓内学生发展导师与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急救健康素养,10月16日下午在天渠110活动室开展“校园公寓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急救能力提升计划”系列课程,由学生处宿舍管理中心黄灿老师主持,智能工程学院1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此次课程由智能工程学院协办,合川区蓝天救援支队承担师资,课程内容为心肺复苏术、AED的使用、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术的知识讲座与技能实操。

学习正式开始后,蓝天救援队培训组组长唐茂老师以分享马拉松赛事保障等实地救援经验引出学习心肺复苏术及AED的重要性。针对“不敢救”“怕担责”,唐茂老师为大家普及到民法典中“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而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理论先行,为了让没有医学背景的师生更易理解,唐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心肺复苏术的意义、黄金四分钟、AED使用流程展开讲解,其中重点强调如何判断伤患是否心脏骤停、胸外按压的部位、频率、深度和人工呼吸要点,并用“一刀切,二指禅”口诀让学员对气道开放手法了然于心。理论讲解时同步进行实操演示,随后带领学员模拟现场急救场景,蓝天救援队的老师们手把手、一步一步示范指导,不断纠正调整学员的动作与技巧,学员们极其认真地学习,每一个步骤都力求规范、准确。










海姆立克急救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是目前最有效的针对气道异物梗阻互救的方法,口腔内有食物时大声哭泣,抛高花生米等食物用嘴接食等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都是造成气道异物梗阻的原因。唐茂老师通过讲解气道异物梗阻的特征性表现——“V”型手势,教会学员们准确判断他人有无发生气道异物梗阻。在自救方式的讲解中教会学员如何巧妙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操作,互救中着重强调根据年龄、身形来选择合适的手法,实操中借助海姆立克背心让学员现场感受演练背部叩击、腹部冲击法的用力方向与准确部位,巧用“石头、剪刀、布”这一口诀让学员们记住腹部冲击法的部位。







本次课程采取集中理论讲授和多组操作演示的方式进行,既分组一对一实践教学,也有现场互动交流等形式。课程中讲师、学员之间配合默契,学员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体现了我校对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视,本学期将继续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覆盖面不止局限于一线服务、管理公寓的队伍,而是如同本次课程渗透入学院,让更多的师生参与急救知识学习,人人敢救,人人会救,助力校园安全成为常态,共同构筑校园安全防线。
(学生处宿舍管理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