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基础业务能力,信息安全学院于5月23日上午9:00在古剑·龙泉会议室开展“空竹”成长计划第9期培训分享会。本次培训主题为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学工副院长尹金维,学工办主任邹健、团总支书记温朝一、就创办主任袁君及全体辅导员共同参与。分享会由李阳老师主讲。

李阳老师将培训内容整理为思维导图共享给学工团队,分享了心理危机的含义、类型、后果、干预态度、干预技巧等内容。她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际,聚焦心理危机类型中的“发展型危机”(发展型危机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由于急剧的变化或转变导致的异常反应,例如学生的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的问题等导致心理失衡)提醒辅导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通过学生的情绪波动、学习状态、人际交往等,结合心理危机的筛查工具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信号,做出初步预估。

她针对辅导员在危机干预中可能遇到的高压与冲击,分享了提升能力、团队支持、恪守职责和伦理边界等应对策略。首先,干预工作中的辅导员要根据事件紧急程度平衡“价值中立与价值引领”,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原则,保持真诚、尊重、接纳的态度,关注学生的感受,避免指责和攻击。其次,心理危机干预是团队整体性工作,上至决策者,下至实施者,要遵循“定位要到位,到位不越位”的工作方法,恪守职责,有序开展实际工作。最后,她分享了处理危机事件的最小保密范围的工作方法。面对危机事件要及时控制现场与做好舆论控制工作,该项工作的目的是减小伤害范围,避免造成事件之外的人群受到冲击造成群体焦虑。
李阳老师结合培训内容,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当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要用爱共情,用心聆听,听别人听不见的声音。作为辅导员工作中也应该把握角色(身份)定位、分辨事情性质(场景)、考虑对方态度(处境),坚持生命至上原则——不讲道理,先尽力保证活下来再教育。恪守伦理边界,只做危机处理,不做现实解读;只做情绪疏导,不做现实承诺。”


本次分享会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结合专业知识与实际案例为辅导员日常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分享。培训分享会属于信息安全学院学工队伍建设体系的重要部分,参培返岗后的分享,有效做到了知识共享,广泛提升团队成员的实务工作能力。信息安全学院将持续培养辅导员队伍扎实专业能力,提高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工作理论基础,进而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撰稿:张艺鑫、李阳
图片:肖琳
信息安全学院 供稿
綦江校区学生处 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