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大健康管理学院第六期辅导员“青蓝”成长计划培训在观云书院小雪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培训以“以潮间带的生产智慧——建立个人能量的潮汐管理系统”为主题,由学院团总支书记彭兰萱主讲。她以潮间带的自然生态为喻,为全体辅导员老师带来了一场关于平衡工作与生活、提升个人效能的生动课堂。

潮起潮落 工作与生活的自然韵律
“潮间带是海洋与陆地交互的独特地带,潮水涨落间既有挑战,也蕴含机遇。”彭老师以这一自然现象为切入点,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比作潮间带的动态平衡。她指出,工作如同涨潮时涌入的海水,虽会带来压力与琐碎事务的“污渍”,但也伴随学生成长的“贝壳”、职业成就的“珍珠”。面对繁忙的日常,辅导员需学会像潮间带生物一样,在“潮水”进退间汲取养分、调整节奏,形成可持续的能量管理系统。

围绕如何构建个人能量管理体系,彭老师提炼出四大核心模块:
1.能量管理模块——吸收与转化
“涨潮时不仅要应对冲击,更要主动捕捉收获。”彭老师强调,辅导员需在忙碌中提炼价值感,通过理清工作优先级、记录成长点滴,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避免陷入“能量透支”的循环。
2.行动管理模块——即刻与专注
面对复杂任务,她提出“潮汐工作法”:以退潮时的专注时段高效处理核心事务,避免因拖延导致任务堆积。正如潮间带生物在退潮时抓紧时间吸收阳光,辅导员也应抓住“低干扰时段”专注攻坚。
3.优化管理模块——反思与迭代
“每一次潮汐都是自然界的复盘。”彭老师建议建立周期性复盘机制,通过周总结、月反馈优化工作方式,如利用碎片时间整理案例库、提炼沟通模板,逐步提升工作效率。
4.清理管理模块——释放与重启
针对情绪压力,她以“退潮带走杂质”为喻,鼓励辅导员及时清空负面情绪,通过运动、冥想或团队倾诉等方式“抛掉烦恼”,保持心理韧性与工作热情。

现场共鸣 在自然智慧中寻找答案
培训现场,彭老师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辅导员们结合自身案例探讨如何运用“潮汐思维”。参与老师纷纷表示,这一比喻既贴近辅导员工作特性,又为情绪管理和时间规划提供了具象化工具。“原来忙碌中也能找到呼吸的节奏,像潮间带一样,接纳波动、顺势而为。”一名新入职辅导员感慨道。

作为学院“青蓝”成长计划的重要一环,本期培训以创新视角赋能辅导员队伍建设,助力教师将自然智慧融入育人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符合健康管理学科特色的辅导员发展路径,为培养新时代健康管理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文字来源:周顺航
图片来源:周顺航
大健康管理学院 供稿
綦江校区学生处 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