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微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途径,为了向学生提供便捷、生动、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应对心理挑战和自我心态调适的能力。戏剧影视学院于11月5日12:30在丁山书院处女座智慧教室成功开展了“成长蜕变之路·心理健康之旅”——戏剧影视学院心理微课学院初赛。活动邀请戏剧影视学院学工办主任曾玉娇老师、艺术修养板块指导老师林西康老师、志愿服务板块指导老师李梦雪、社团实践板块指导老师廖炳屹老师以及身心发展部指导老师林倩担任评委,戏剧影视学院2024级心理委员积极参加学习观摩。学院身心发展部部长粟娅主持活动。
各参赛队伍围绕“学史增信”“榜样的力量”“生命教育与心理成长”三大主题,细化具体授课内容,形成富有创意和深度的心理微课,并在5分钟内(国家功勋奖人物为8分钟)进行精彩分享。

比赛过程中,各团队主讲人及成员们围绕不同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王新泽团队以“我不能呼吸——传统教育带给孩子的心理问题”为主题,指出这种基于权威和恐惧的教育方式,可能短期内能让孩子行为端正,但长期来看,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影响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并深入剖析了传统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卓燕团队的“掌情绪,守心灵”主题则聚焦于情绪管理,强调情绪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任何情绪状态下,都能保持冷静、理智,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教授大家从觉察情绪、接纳情绪、理解情绪、调节情绪、激发行动五方面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视频和实用的技巧,向观众展示了如何有效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

田芮团队的“生命教育与心理成长”主题则更加宏观,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心理成长,引导同学们认识生命价值的可贵,倡导同学们树立珍视生命、热爱生活,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的人生观念。

此外,陈辉阳团队以“成长蜕变之路,心理健康之旅”为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不应再依赖于外界的评判或他人的认可来定义自我,而应勇敢地迈出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追求那些真正让自己心潮澎湃的目标与幸福,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引导大家以满怀期待和更成熟、理性的姿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与机遇。

在场的评委对本次参赛的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并提出宝贵建议。艺术板块指导老师林西康老师指出,参与心理微课比赛的各队伍紧密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主题,通过精心的策划与准备,成功地将原本复杂的心理知识以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令人印象深刻。


志愿服务板块指导老师李梦雪老师指出微课的整体设计是否具备新颖性和创意性,是评判其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她还强调,微课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致力于解决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育和引导的目的。

身心发展部指导老师林倩老师对各参赛队伍的微课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针对性地提出了宝贵建议。她强调,微课的内容设计上,应高度重视层次感和逻辑性的构建,确保从话题的巧妙引入,到深入的剖析探讨,再到精炼的总结归纳,每一环节都能紧密衔接,相得益彰。林老师鼓励所有同学要勇于突破传统框架,敢于创新,积极尝试新颖的创意构思,以期在未来的创作中达到更高的水平。

学工办主任曾玉娇老师针对各参赛队伍微课准备中的短板,给出了具体改进建议:增加互动环节以提升观众参与度,优化多媒体资源以增强视觉效果,改进PPT内容以确保信息传达的精准性。围绕参赛队伍的讲解分析,引导大家思考并讨论,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这个充满智慧与温情的心理微课比赛圆满落幕之际,大家不仅见证了知识的碰撞与心灵的触碰,更收获了无数关于成长、理解与自我探索的宝贵瞬间。每一堂微课都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理论与实践,探索自我、理解他人。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携手前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更多温暖而有力的声音,通过微课这一独特形式,点亮更多心灵的灯塔。感谢所有参赛者的精彩呈现,也感谢每一位观众的支持与陪伴,心理微课之旅,我们未完待续,期待下一次更加精彩的相遇!

撰稿:张悦 粟娅
拍摄:樊丁瑞
指导老师:林倩
戏剧影视学院 供稿
綦江校区学生处 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