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19:00,由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学生处主办,信息安全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承办的法治大讲堂第6期在綦艺大剧院开展。本次邀请的嘉宾是法学博士、博士后,美国Pacific’s McGeorge School of Law访问学者(知识产权法专业),现为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委员、法学编辑刁胜先教授。本次讲座基于数字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危机、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与防控建议角度出发,以《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危机与防控建议》为题,吸引全校600多名同学参与。讲座由信息安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健主持。

刁教授凭借二十多年丰富的教研经验,通过知识产权法、信息法等多个方面让在场师生深刻理解了何为“信息时代下个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和危机”等问题。

讲座之始,刁教授以一句“数字时代已经不可逆地来到了我们身边。”点出,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种资源。作为资源有三种表现,主要体现为个人人格价值。个人信息为个人的人格价值,个人信息与个人人格价值挂钩,与资产价值、国家安全及主权价值紧密相关。个人信息安全是一切信息安全的基础,刁教授特别强调:“个人信息泄露,有损民族、国家尊严,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

刁教授谈到,在信息时代下,个人信息的存在既会带来机遇,也会带来危害。它不仅能使社会治理更加高效,还能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建设与世界接轨,加速世界法制规则的一体化进程。但个人信息市场不正当竞争现象频发,对个人生命、尊严、财产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地会威胁国家安全与主权安全,而个人信息逐渐成为国际信息战的核心。

在探讨为何会产生个人信息安全危机的原因时,刁教授指出,信息时代的新伦理规范尚未健全,网络言论缺乏足够的法制约束力,网络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正面临着被滥用的风险。因此,刁教授告诫全场师生,从宏观层面来看,我们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秘性,切实增强整体的防诈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从微观层面来说,我们要警惕陌生电话和电信诈骗,切勿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打开未知邮箱,谨防熟人诈骗,对于任何不正规的打款行为,都应进行核实和求证。“天下有好人,但同学们仍需鉴别。”

最后,刁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她解答了师生们关于个人信息与国家安全、主权安全之间的关系的疑惑。在关于他国灵活性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规范问题上,她回答说,法律具有历史的适用性,具体需求取决于当前情景,当环境需要适宜的法律出现时,法律就会被制定,而规范的作用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向广大师生普及了个人信息安全的总体理念——防诈、防控、防窃、防盗。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移通学子将投身于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事业中。个人信息安全的提升,将为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最终助力我们在这场长期网络安全斗争中取得全面胜利。

撰稿:黄国琰
信息安全学院 供稿
綦江校区学生处 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