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为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于2025年5月15日14:30开展“指尖非遗,心愈自然”教师愈心活动,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引导教师们在专注创作过程中释放压力,沉浸式感受心流状态。此次活动由心理中心专职教师李东芹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李东芹老师介绍本次活动以非遗文化为核心,采用主、分会场联动形式。主会场邀请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梅雪峰主任开展“香囊里的千年疗愈密码”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师们体验香囊妙用,在药香中疗愈心灵;分会场由心理中心专兼职教师带领,同步开展曼陀罗压花团扇、植物拓印染、非遗中草药画三场特色活动。

循历史沉香,千年药香跨越时空而来
梅主任引经据典,追溯中药香囊千年文脉,解析“芳香避秽”中医智慧,并详细介绍安神香囊的制作流程和方法。每一味草药都有着独特的作用,艾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兼具抗菌驱虫之效;薄荷疏风散热、提神醒脑,可缓解头痛目赤;薰衣草宁心安神、舒缓焦虑,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讲座过程中,梅主任运用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在场的老师们解答中医养生相关问题,更指出,当人们遇到了严重心理困扰时,可以将中医技术与心理疗法相结合,发挥更大疗愈效果。随后,教师们按需挑选药材,制作个性化香囊。在抓取、研磨、填充的过程中,既是非遗技艺的传承,更蕴藏着身心疗愈的独特智慧,芳香分子调节情绪,重复性动作调动五感,在触摸嗅闻间实现身心舒缓与正念修行。




感悟曼陀罗,妙手定格芳华于扇间
曼陀罗意为“圆盘、中心”,由心理学家荣格引入心理治疗领域后,成为可以联结内心和外在世界的桥梁。李东芹老师先为大家讲解了曼陀罗心理学的原理,随后老师们精心挑选各色花卉,细心压制定型后,依据曼陀罗结构将花瓣叶片错落排布于团扇,最后用胶水固定,为扇面镶边装饰,一把把独具匠心的压花团扇就此诞生,一位老师分享道:“我制作的这个团扇,其实是我童年场景的再现,我非常怀念那些时光!”


尽草木绮色,印染天地遗韵于素笺
植物拓印染通过拓印、印染等方式,将植物的形态与色彩精妙复刻于织物、纸张等载体之上。在窦老师的指导下,老师们手持小锤轻叩植物叶片,规律性敲击动作能释放肌肉紧张,将负面情绪转化为艺术表达,帮助老师们在创作中舒缓身心、释放压力。綦江区妇联维权部负责人高川老师赞扬此次心理活动形式丰富,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既能疗愈身心,又能建立文化自信!并且希望在之后的疗愈女童身心活动中,采取艺术与心理相结合的疗愈方式,帮助她们身心健康成长。


掇中药灵秀,嵌刻医道匠心入画屏
非遗中草药画以中药材为材,通过拼贴、镶嵌技法,在载体上创作花鸟山水的图案,融合中医药文化与美学价值,极具传承意义。跟随着杨桂华老师的讲解,老师们以中草药为笔,亲手创作精美图案,并完成裱装工序。创作过程中,多重感官体验助于身心舒缓,接触自然植物减压,成品带来的成就感提升自我效能,实现艺术与疗愈的双重升华。活动最后,特设健康茶歇与感悟分享环节。精美的茶点、鲜果搭配花果茶,为老师们补充体力,借美食激发多巴胺分泌,在味蕾享受中回味非遗与内心疗愈的交融之美,可以畅所欲言分享体验感悟。



此次“指尖非遗,心愈自然”教师愈心活动圆满结束,这场传统非遗文化与情感滋养交织的沉浸式心理体验,不仅助力教师实现身心的和谐平衡,更为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赋能教师以更丰盈的心灵、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育人工作中,在塑造完满人格、提升职业幸福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未来心理中心也会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守护全校师生心理健康!


来自教师们的心情体验:

撰稿:陈思润
拍摄:完满人格心理社
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