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我校2026届受助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精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深入挖掘自身兴趣爱好与优势技能,清晰认知个人性格特点与价值观体系,从而为职业选择提供坚实的内在依据,学生处于3月26日在爱莲书院多功能影音厅成功举办了助力成长计划第二期——探索自我,预见未来。本次课程由全球生涯规划师(GCDF)、远景学院就业创业办公室主任、学校就业创业导师库高级导师付海明担任主讲嘉宾。


付海明老师以“职业大观园”和“职业emoji猜谜”小游戏开启互动环节,借助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引导同学们深入剖析自身性格特点,探寻匹配的职业岗位;以超能力大数据表格中的两个问题为导入,带领同学们回忆自身特点、深度挖掘异常能力,并利用动态决策模型结合能力供给分析,让同学们清晰认识到自身优势与不足,针对认识不足的同学还进行一对一交流,通过“兴趣考古三步法”引导学生回溯过去专注时刻,如“你有多少好朋友呢?你和你的好朋友能做到无话不谈,那社交就是你的隐藏超能力呀!”这种将抽象特质具象化的引导方式,使原本对自身能力认知迷茫的同学恍然大悟,意识到与好朋友彻夜长谈是自身优秀能力的体现。




在课程中,同学们被新奇职业如“短视频运营总监”所吸引,围绕其发展前景以及自身与之的适配性展开了热烈讨论。该课程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职业视野,使大家了解到新兴行业的潜力,还通过科学测试让同学们明确了自身潜在能力,为职业规划提供了新思路。来自淬炼商学院的黄勤表示:“这堂课从新奇职业的探讨,到霍兰德测试,一步步帮我撕开职业迷茫的迷雾。现在,我逐渐地认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也梳理出契合自身的职业规划路径,这为我追逐职业理想注入了强劲动力,我坚信未来定能稳步迈向理想岗位。”





“生涯规划不是算命,而是让你在试错时——摔得优雅,输得明白!”课程末尾,付老师将把这句话赠予全场学生,精准诠释了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为教育帮扶群体构建安全试错空间,让职业探索成为可积累的成长资产。本次课程通过职业定位、能力评估与价值观澄清等环节,提升了同学们的就业竞争力,打破了结构性就业壁垒,助力同学们更好地实现社会融入。同时,构建起“认知培养+技能提升+资源对接” 三位一体支持体系,结合具有文化敏感性的职业指导,帮助受助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最终达成个人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双重目标。


撰稿:何会仪、黄勤、李伟
图片:何会仪、张思颖、彭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