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帮助辅导员老师对学生心理普查测评结果的理解和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有效提升辅导员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精准识别和有效干预的能力。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后面简称心理中心)于2024年10月8日16:00在南州食堂四楼心理中心团体辅导室组织开展了2024年新生心理普查结果反馈及访谈专题会。本次会议由心理中心专职教师侯茜主持,2024级全体新生辅导员参加。

会议伊始,侯老师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要求阐述为什么要组织开展心理普查工作以及心理普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她指出,一方面,文字具有引导性,心理普查问卷中的题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也是一种提高自我认识的方式。另一方面,对学校而言,通过心理健康普查能够了解学生入学后的心理状态,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同时筛查出心理适应不良的人群,为后续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随后,侯老师对心理普查的问卷、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其中侯老师强调,对于结果显示“异常”和没有进行测试的这两部分同学都要进行访谈和关注,避免因恐惧或担忧异样的眼光而逃避普测的少部分同学,要从多个维度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让辅导员老师们进一步了解心理访谈的整体工作思路,侯老师详细介绍了普测后的干预流程,通过逐级访谈和评估筛查出需要“高关怀”的学生群体,并将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工作集中在这部分群体中。那如何进行心理访谈呢?侯老师认为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除了心理普查问卷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综合判断学生的风险情况。第二步就是在和学生进行谈话时,可以借助学生心理危机风险评估谈话提纲,从开场白中如何降低学生的防御,到了解学生的现实压力、家庭情况、个人成长史、风险因素等信息,再到结束语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渠道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能够有效帮助缺乏经验的辅导员老师开展访谈工作。其中,侯老师还特别指出可以通过“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压力、社会支持资源、临床心理评估、自伤自杀风险”几个方面的程度去帮助判断学生存在的心理风险等级。

最后,侯老师还进一步明确了“高关怀”学生的工作流程,让辅导员老师能够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整体流程和工作方向有更清晰地认知,比如对于需要常态化关注和追踪的学生,以周报的形式完善学生心理台账并与心理中心建立联系,对较高风险学生建立“一生一群”心理工作帮扶群等工作模式,共同帮助学生面对难关。

此次心理普查结果反馈及访谈专题会,明确了新生心理普查和访谈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升了新生辅导员队伍谈心谈话、问题发现和危机识别与处理的能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在未来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将继续围绕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努力。
撰稿:高伟峰
拍摄:周雄
綦江校区学生处 供稿